來源:網絡資源 2022-05-28 16:24:27
發(fā)展差異與國際合作
1、目前,世界上有220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我們可以從面積大小,人口多少、海陸位置、經濟發(fā)展狀況等幾個方面來描述一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2.列支敦士登:面積:160平方千米,人口32863人
摩納哥:面積:1.95平方千米,人口35000人
(梵蒂岡:面積0.44平方千米,人口1380人(2002年)
2、世界各國的人口和人口密度有很大差異,有些國家人口眾多,有些國家人口稀少;有些國家地狹人稠,有些國家地廣人稀。
3、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:2.47(人/平方千米) 印度的人口密度337.37(人/平方千米)
俄羅斯的人口密度:8.49(人/平方千米) 中國的人口密度:132.81(人/平方千米)
4、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,最小的是梵蒂岡;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印度,最小的是澳大利亞,人口最多的是中國,最少的是梵蒂岡。
5、根據(jù)不同國家經濟水平的差異,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(fā)達國家和發(fā)展中國家。
6、發(fā)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,俄羅斯、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日本都屬于發(fā)達國家。發(fā)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,即亞洲、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,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(fā)展中國家,巴西也是發(fā)展中國家,美國是世界上最發(fā)達的國家。
7、在一些領域,有的發(fā)展中國家甚至超過了某些發(fā)達國家,如印度的軟件業(yè),中國的航天業(yè)、核工業(yè)等。
10、南南合作:發(fā)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。
南北對話:發(fā)達國家和發(fā)展中國家之間有關經濟、政治方面共同問題的商談
11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(fā)展,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獨立的發(fā)展自己的經濟,只有融入世界經濟之中,才能求得經濟發(fā)展。一般情況下,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發(fā)展的條件(如資金、技術、資源、勞動力等)各有優(yōu)勢,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。而在解決社會問題、環(huán)境問題等方面,一個國家的力量則顯得薄弱,這一切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。因此,國際合作應該是全方位的。在協(xié)調解決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的矛盾與沖突、謀求共同發(fā)展進步的過程中,各種國際組織發(fā)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
12、聯(lián)合國,簡稱UN,是世界上啊、規(guī)模最大、影響最廣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,到2006年6月已達192個成員國。聯(lián)合國大會每年召開一次例會,安全理事會是維持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機構,它有中、法、俄、美、英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。聯(lián)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、促進國際合作和發(fā)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13、聯(lián)合國由聯(lián)合國大會、安全理事會、托管理事會、經濟及社會理事會、國際法院、秘書處組成。
14、世界貿易組織,簡稱WTO,是全球經濟貿易組織,總部設在日內瓦,其宗旨是促進世界經濟和貿易發(fā)展。
15、我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,稱為第143個成員。
|
緯線 |
經線 |
|||
形狀特征 |
圓圈 |
半圓 |
|||
指示方向 |
東西方向 |
南北方向 |
|||
長度分布 |
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|
相等 |
|||
度數(shù)起點 |
赤道為0°,南北兩極為90° |
本初子午線為0° |
|||
數(shù)量特征 |
0°~90° |
0°~180° |
|||
度數(shù)變化規(guī)律 |
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 90° |
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° |
|||
表示符號 |
北緯用N,南緯用S |
東經用E,西經用W |
|||
半球劃分 |
赤道劃分南北半球 |
20°W和160°E劃分東西半球 |
|||
溫度帶 |
氣候類型 |
氣候特征 |
|||
熱帶 |
熱帶雨林氣候 |
終年高溫多雨 |
|||
熱帶草原氣候 |
終年高溫,分干濕兩季 |
||||
熱帶季風氣候 |
終年高溫,分旱雨兩季 |
||||
熱帶沙漠氣候 |
終年高溫,降水稀少 |
||||
溫帶 |
亞熱帶 |
亞熱帶季風和 季風性濕潤氣候 |
夏季高溫多雨,冬季氣溫在0℃以上,四季較分明 |
||
地中海氣候 |
夏季炎熱干燥,冬季溫和多雨 |
||||
溫帶 |
溫帶海洋性氣候 |
終年溫和濕潤 |
|||
溫帶大陸性氣候 |
冬冷夏熱、氣溫年較差、日較差大,降水少 |
||||
溫帶季風氣候 |
夏季高溫多雨,冬季氣溫在0℃以下,四季分明 |
||||
寒帶 |
寒帶氣候 |
冬季寒冷而漫長,夏季涼爽而短促 |
|||
高山 |
高山氣候 |
氣溫垂直變化顯著 |
相關推薦:
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
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,應試技巧
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!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